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解读

2021-07-12   来源:admin    阅读量:0

一、规划背景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省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省“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主要目标

在战略目标上,分两个阶段。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支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并从创新投入、企业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绩效等维度提出17个主要发展指标,着力实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重要指标“六倍增六提升”。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创高地,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在世界创新版图中确立特色优势,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基本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三、主要任务

1.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企业导向,梳理“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清单”“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清单”“国产替代清单”“成果转化清单”四张清单,强化“市场化运作、一体化配置、协同化攻坚、闭环化管理”,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现代能源、海洋等领域实施“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攻关计划,取得100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

2.加快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打造“一廊引领、多廊融通、两区辐射、多点联动”的创新空间格局。一是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二是推进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嘉兴G60、浙中、绍兴、台州湾等科创走廊联动发展,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三是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3.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一是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家实验室的核心支撑,推动良渚、湖畔、甬江、瓯江等省实验室加快建设。二是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争取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浙江布点,布局建设综合性(专业化)的省技术创新中心。三是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支持省重点建设高校创建“双一流”大学,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四是引进培育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实施新型科研组织“新锐计划”,培育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单点突破、具备国际领先水平、“高精尖专特新”的新型科研组织。五是完善重大科研设施布局,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

4.加快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

一是加速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支持头部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创新生态圈。二是推进科技与产业创新双联动,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进优势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支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三是扩大高新技术产业有效投资,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辐射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大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一是实施“三大人才高峰支持行动”,探索建立支持“白名单”机制,构建全球人才蓄水池支撑点。二是引进培育优秀科技人才团队,围绕创新创业全链条,实施“六大引培系统”,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配套衔接、分工协作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三是大力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555”行动,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活力之省。四是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企业评价+政府奖励”的人才激励机制。

6.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一是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市场化定价机制。二是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体系,打造网上技术市场3.0版和“浙江拍”品牌。三是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四是实施重大场景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5G/6G等技术在制造、农业、交通等重大场景中的应用,打造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示范应用工程。

7.加快构建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是深化与创新大国、关键小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全面合作,打造全球精准合作升级版。二是加快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推进长三角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增长极。三是推进全省域协同创新,全面融入沿海沿江创新发展带,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群。

8.全力推进科技赋能品质生活

一是加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持续实施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改革。二是完善生命健康科技支撑体系,加快构建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体系。三是增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开展低碳、脱碳以及负碳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9.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坚持数字化改革引领,构建整体智治体系。探索“科技大脑+未来实验室”的科研新范式。二是强化宏观统筹,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设立省科技咨询委员会,发挥科技创新智库决策支持作用。三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推进“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四是完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五是健全科技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完善科技伦理监管制度。六是加快科研诚信、科技监督建设。七是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基金引领、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八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知识产权执法,支持重点领域标准研制。九是培育创新文化,形成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

10.有力保障规划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并实体化运作。二是加强政策供给,推动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普及、重大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等法规和政策体系。三是强化创新投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研平台设施建设、重大人才引进“三个千亿”工程,确保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四是强化监测评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的心情如何?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刷新
热门评论
分享


收藏

点赞0

评论0